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坚决守住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各地政策措施有力,工作成绩显著。
国家乡村振兴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1元,增长7.5%。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在疫情、灾情和经济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成绩来之不易。
也要看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并不稳固,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不少困难。比如,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技术、设施、人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些地区出现农产品滞销。有的帮扶产业项目层次低、效益差、“小散乱”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到户产业帮扶措施弱化。一些地方就业帮扶车间经营困难,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能力下降。有的地方对监测标准把握不精准,识别纳入监测不及时不全面。
以上虽然是个别现象和局部问题,但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就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
增强内生动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推动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接续奋斗力量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
刘焕鑫表示,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鼓励各地积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鼓励实行发展类补贴,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鼓励实施建设类项目,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网友评论